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一切。 仅仅两年时间,四川青川,这个人们记忆中,山河破碎的悲伤之地,已浴火重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在世人眼前呈现。 在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之际,从地震灾区青川传来好消息,由台州对口援建、方远集团承建的青川“两镇一乡”12个建设项目中,11个已全面竣工,剩下1个安居房工程扫尾,也将在6月份完工。 用不足两年时间,方远集团完成了援建项目工程总量的95%以上,圆满实现中央提出“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汇聚千人力量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将台州和震区青川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远在东海之滨的台州方远集团,千里驰援,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帮助灾区恢复重建。 “我们是最早一批到灾区的建设者。”方远集团董事长陈方春告诉记者。 灾后不久,方远集团就承接援建临时过渡房任务,共援建活动板房1000多套。“公司迅速成立了以董事长为首的援建指挥部,全力以赴!”方远集团四川分公司负责人李昌顺说。 一场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灾后重建战役在青川拉开了帷幕。 方远1000多名援建大军迅速组织,他们中许多人是经验丰富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 在此后短短的一个月,方远建设集团共搭建活动板房1017套,总建筑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涉及到广元市及青川县4个建设地点10个建设地块。 4次带队去广元、青川等地震重灾区踏勘,5次冒着泥石流、塌方等险情去青川落实施工任务。共产党员、刚过不惑之年的张学形,是方远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该公司四川援建指挥部的第一副指挥。接到任务的当晚,刚从黑龙江、天津等地出差返回台州的他,马上开始部署援建工作,第二天即派出小分队,赴川勘察现场,随行的员工劝他,等险情过后再去青川,他眼睛一瞪,生气地说:“等险情过了,我们的工作就落后了。” “在青川,我们最多有1500人,就是现在扫尾阶段也有600多人。”张学形告诉记者,“活动板房建设结束后,我们承接了台州市市本级、临海市、玉环县援建的青川县沙州镇、营盘乡、姚渡镇等3个乡镇的7个建设项目。2009年10月,公司又接到台州市援建的第二批工程共5个项目。” 至今,第一批工程早已交付使用,第二批工程也已接近尾声。 让党旗高扬灾区 5月11日,对于李昌顺来说,是个特别有意义的日子。这天,他和在汶川特大地震临时党支部中火线入党的8名同志转为正式党员。 2008年6月上旬,浙江省建设厅对台州的援建任务正式下达:必须在6月25日完成第一期3000套活动板房建设任务。但在广元,台州市指挥部还在寻找建设用地。 “板房搭在哪里都不知道,要想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难度很大。”为了确保完成任务,方远在援建现场主动出击,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率先进入施工状态。 6月11日,方远施工人员进驻四川广元,当晚,就召开现场动员会,布置第一批援建任务工作。 现场指挥部果断决定,不等不靠,自力解决,临时购置电缆、配电箱,敷设了300多米长的施工电缆,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用电,也为兄弟单位提供了方便。 在援建现场,全体管理人员白天奔波在现场,晚上召开分析会,成了每天固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制度。所有管理人员,几乎天天忙到深夜12点后方能入睡,但没有一个人有半句怨言,大家只有一个心愿:一定要如期完成援建任务。 营盘乡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四川省唯一不通公路的乡镇,所有重建材料都必须靠轮渡运输。2008年11月,营盘乡中心小学重建的第一批5车钢筋和水泥运到沙州镇码头。为防止材料丢失,方远四川分公司负责人一边冒着严寒守护,一边与当地对口办联系,希望能借到轮渡运送材料,一直守护了3天3夜,终于借来轮渡,将材料运到对岸。 就是在“交通不便、余震不断、经常停水停电”的艰难条件下,方远公司倒排工期、巧干快干,2008年12月16日,营盘乡中心小学正式开工,是全省学校、卫生院援建项目中第一批开工的项目之一;2009年4月15日,营盘乡中心小学全部封顶,目前已竣工。 学校、卫生院等工程都是事关民生的项目。为了赶工期,大家都日以继夜,风雨无阻。 在高温下作业,一个工人平均要喝四五瓶矿泉水,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水电班长周京奇的妻子高烧持续不退,住院已有十多天,多次来电催他回去照料,但周京奇一天都没有离开工地。一个多月下来,他瘦了一圈。 59岁的高凤美本可以不必远赴四川灾区,但他却义无反顾地带着两个儿子前去参建,并处处以身作则,使许多年轻人为之感动。 工地上,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很多。据了解,援建期间,方远集团共有15名施工人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蔡兴和丁其红等8人被批准入党。 方远,每一个建设者都在添砖加瓦,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冲在前面,成为灾后重建的中流砥柱。 共谱浙川友谊新曲 台州-青川,过去它们相隔遥远,今天它们密不可分。 两年间,每一个建设工地,援建队伍和当地人员一起,彻夜奔忙,为重建新青川熬红了眼睛,倾注了心血。 “胖子都变瘦了。”在采访时,这句话传入记者的耳朵。 樊平辉是方远集团的员工,在援建2期安居工程中当架子工。樊师傅是2008年9月份到沙州的,刚开始在沙州镇中小学校工程工地,那时他体重95公斤。 “每天7点多就到工地,天黑后下班,有时还加班到半夜。”樊师傅告诉记者,他还负责钢筋等材料运输,这些材料都是靠轮渡运过来的,而沙州需要轮渡运的东西太多了,运钢筋需要排班,有时排到了半夜,这就不得不在半夜去接货。 如今,樊师傅的体重是80公斤。樊师傅说,为援建工作而瘦,值得! 在方远,今年47岁的顾三明有“拼命三郎”之称。 顾三明系方远建设集团援建青川县姚渡镇学校工地的技术管理人员。去年8月1日,坚守工地的顾三明因过度劳累,出现腹痛病状,因他曾患有胆结石病史,故开始在青川县姚渡镇卫生院做输液治疗。两天后,病情无好转迹象,公司将他送往广元市中心医院治疗。4日上午,顾三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广元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当天上午11时,病人进入重症监护室,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 在卫生部、浙江省、四川省、广元市主要领导关心帮助和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下,顾三明现已转危为安。 “三明是个好同志,他把青川当成自己的家,把青川人民当成自家人,把重建青川当成自家事。”这是广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总工会主席王振会代表广元市委、市政府在看望慰问顾三明时的评价。 “我有3个想不到。”一直参与顾三明救治工作的台州援川指挥部负责人王加潮感慨万分:“想不到一名援建人员的病情会引起整个川浙两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想不到医院的技术、设备、措施如此到位;想不到当地的办事效率如此高。” 坚守工地的顾三明因过度劳累,出现腹痛病状,因他曾患有胆结石病史,故开始在青川县姚渡镇卫生院做输液治疗。两天后,病情无好转迹象,公司将他送往广元市中心医院治疗。4日上午,顾三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广元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当天上午11时,病人进入重症监护室,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 在卫生部、浙江省、四川省、广元市主要领导关心帮助和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下,顾三明现已转危为安。 “三明是个好同志,他把青川当成自己的家,把青川人民当成自家人,把重建青川当成自家事。”这是广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总工会主席王振会代表广元市委、市政府在看望慰问顾三明时的评价。 “我有3个想不到。”一直参与顾三明救治工作的台州援川指挥部负责人王加潮感慨万分:“想不到一名援建人员的病情会引起整个川浙两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想不到医院的技术、设备、措施如此到位;想不到当地的办事效率如此高。” (摘自台州日报) |